CEO 觀察筆記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大量投資,讓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加速擴張。中國在電池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創新,也為其電動車產業提供了競爭優勢。然而,這個市場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和消費者對電動車性能的擔憂...
Read more12 December 2023
By Dave Chu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大量投資,讓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加速擴張。中國在電池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創新,也為其電動車產業提供了競爭優勢。然而,這個市場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和消費者對電動車性能的擔憂。隨著市場成熟和技術進步,這些問題可能會逐漸得到解決。
根據彭博社報導,今年汽油需求將達到高峰,同時對乾淨能源的依賴也在增加。這一變化主要受到兩大因素的推動:
這意味著大廠繼續主導市場的同時,新進入者也積極搶占市場份額。新興品牌年度增長率最高超過180%。毫無疑問,市場驅動力的主要來源仍然是比亞迪,2023年迄今已售出總計188K輛車,持續保持36.3%的市場份額,年增長率達63.5%,並且沒有任何減速的跡象。
如同我們在智慧手機市場所見的轉變機制,中國電動車品牌目前正以非常”中國”的方式改變市場趨勢 —— 一旦需求超越供給,產品策略就從削價競爭轉向提升產品質量。比亞迪正以高品質的海洋系列車款,積極瞄準中國二三線城市;吉利收購Volvo,也旨在提升生產質量,將歐洲數百年的汽車製造經驗帶進他們的產線。
我們還看到中國對自有品牌電動車的接受度更高,2023年上半年34.4%的總銷量來自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
而對台灣在下一階段電動車競爭力影響最大的關鍵因素是——車用半導體晶片。在2023年10月前,關鍵半導體的全球出口量已經顯著增加,相關的全球研發中心和製造工廠也在擴張,進一步推動了關鍵半導體的全球化發展。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中,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貿易戰後供應鏈的去中化。製造商現在更注重產業鏈的穩定而非獲利,逐漸減少對中國供應鏈各階段的依賴,歐盟已開始全面調查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進口,導致中國多個生產工廠的暫停。
對製造商來說這無疑增加了運營和能源成本,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保持彈性的同時實現增長。
製造商開始轉移焦點,把生產中的每一份投資,拿來確保能製造出最高品質的車輛,這意味著生產線上沒有浪費,生產過程將達到最高標準。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AI視覺科技被導入工廠,用來檢關鍵工站,確保生產流程順暢,以產出最高品質,並且達到最低PPM(每百萬件不良品數)。
雖然受地緣政治影響,但因汽車零組件的需求隨電動車市場崛起而上升,自2019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增長了四倍,正挑戰墨西哥的領先地位。
未來一年,我們預計在多數歐洲國家的電動車普及率將達到30%。而在內需市場,中國品牌將首次在歷史上佔據過半。
中國電動車市場既有機遇也有威脅,雖與歐美國家的技術創新和品牌競爭激烈,但隨著全球對降低碳排放的關注增加,中國仍有機會擴大國際影響力,在電池和人工智慧技術上的投資提供了獨特競爭優勢。特別是在電動車生產線上,AI視覺技術的應用正在改善製造效率和質量控制,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面對貿易壁壘和地緣政治變化,製造商需不斷創新,以保持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