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與資安防護:製造商為何要在意在地伺服器?
本集 PowerTalk 很榮幸邀請到台達電企業策略業務發展和聯盟技術經理 梁哲銘 Kevin。Kevin 擁有與全球大型客戶合作的豐富經驗,熟悉領先大廠的目光焦點與未來策略,為頗析產業動態,帶來不同方向與高度...
Read more17 October 2023
轉型並非一蹴可及,瞭解台達電如何穩健地步步推進,為智慧製造扎根,也為永續打造多元解方,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今天很開心可以請到 Kevin 來 PowerTalk,聊一聊智慧製造這個很大的議題。
Kevin:大家好我是Kevin,我們部門是 Delta 企業策略業務發展與聯盟部。我先很快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部門,我們部門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我們的負責台達全球的重要客戶,就是人家所說的 key account,重要客戶會由我們部門來負責管理。第二個是聯盟,我們也會負責一些合作的夥伴,讓他們有機會成為我們的 key account。然後我們部門其實看的產品跟範圍其實都蠻廣的,你知道其實台達有滿多產品,所以其實我們部門不局限於某一個產品。我們看所有的產品,然後看全球市場。
像 Kevin 因為在跟這些 key account 有特別深的經歷,那也看到大廠在市場動態所有做的一些,比如策略發展,或者是他們是怎麼在做下一步的策略規劃。Kevin 現在觀察在「智造」智慧製造這個市場的熱度,針對現在智慧製造的工具,您有觀察到什麼樣的業界樣貌嗎?比如說現在的聲量好像很大,那真正在實際場域他們怎麼做這件事情?
Kevin:說實在其實現在智慧製造大家都想要轉向精實生產。包含你的工廠裡面的人力、設備、資金、時間、空間,精實生產的原則就是你可以投入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的效益。每一個人都想要往這個方向前進,那就延伸到智慧製造,為什麼呢?因為精實生產是沒有辦法透過原本舊有的製造方式,需要有一些自動化設備、很聰明的 AI 輔助,才有辦法達到剛剛講的那一些項目,所以現在大家的市場都想要朝向自動化、各式各樣的 AI 輔助的工具來進展。
現在製造商在看這些製造工具他們主要的驅動力是什麼?什麼樣的動能推動他們想要去花這樣的成本,這樣的人力資源去做這件事情?
Kevin:因為其實像我剛剛提到的,精實生產就是花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大效益。人力、設備、成本、時間、空間等等做降低之後,你會發現毛利率上升、品質上升、製造時間會降低。那這些綜合的優點加起來,就會造成你的營收上升。所以每一家工廠願意做自動化的改變,或者願意做精實生產,也是因為他們會漸漸發現隨著時代的演進,他們的成本上升的速度已經高過他們毛利率上升的速度了。其實如果毛利率上升的速度低於成本上升的速度,儘管你帳面上營收是賺錢的但其實是賠錢的。儘管你的帳面的收入是每一年逐年升高的,但是其實賠錢,因為你的成本其實比你的收入還高。近年來像前幾年的一些美中貿易大戰、新冠肺炎的影響就會造成這種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你的成本實在是越來越上升,每個人都吃不消,那怎麼辦呢?很多工廠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想要開始投入智慧製造轉型。
在看的是一個長期的趨勢,跟不要被市場給排擠掉
Kevin:如果他們的營運策略是長久的話,這是一個沒有辦法避免的改變,是必須要做的。
現在的工廠在像剛剛講的那麼一大段轉型過程他們會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Kevin:第一個當然是一個完整的智慧製造的轉型、自動化工廠,要投入相當的人力跟資金,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這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那第二個是人力、設備、資金都是一些問題,但是最重要的還有一個問題是公司的文化。一個公司要做轉型,必須要從頭到尾、從上到下,連你的管理階層到你的作業員,全部都認同公司做轉型這件事,才有辦法成功。因為你只有老闆說要做,下面的人不做是沒辦法的。下面的人很拼命的做,老闆其實不太支持那也沒辦法。
需要全公司的認同才有辦法往轉型的一步步邁進。所以有時候其實帶入轉型工具也是幫忙重整企業文化,然後增加企業靈活性,才不會被市場淘汰。剛講到精實生產減少浪費、優化流程。為什麼精實生產對製造來說這麼困難?
Kevin:就像我剛剛講那些痛點,因為其實一般的中小企業的製造工廠他們製造的方式跟他們的流程、設備都是行之有年,不是這麼容易改變。比如說你要在一條產線裡面導入一台新的設備,並不是把一台設備移掉、抽換就可以馬上運作。一條產線從頭到尾的生產流程是固定的,你中間只要做了什麼更動,其實它對於整條的生產時間,對 UPH 就會有立即的影響。不要說 UPH ,被影響你更動了中間的幾個點旁邊的設備其實都會跟著被影響。他們的進貨時間、生產時間、表現等等,都會因為周邊相關的設備變動而受到影響,所以不是這麼容易做。像我剛剛提到你必須要相當的人力、物力、資金,為什麼我剛剛特別提到需要有公司從上到下的認同,是因為除了人力、物力以外,可能在主管的管理方式、作業員的作業方式、甚至到公司管理者對公司未來策略的訂定方向都會跟以前不一樣,必須要依照智慧製造、精實生產的方向把以往的經營模式做調整。像我剛剛講那些對一般中小企業也不是這麼容易,尤其是他們還有現有的生意要顧,他們不能只做轉型就什麼東西都不顧,現有的生意還是有一些支出、投資、成本在進行。要怎麼樣兼顧現有的生意同時做轉型,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Delta 近年來可以做轉型,其實我們可以說 Delta 轉型做的滿成功的。剛剛提到的困難點台達都有一個一個克服。比如說我們的公司理念,其實我們公司要做數位化轉型這件事情,從我們海英俊董事長、鄭平執行長,到我們部門老闆比如說柯淑芬副總裁,很多的高階經理人他們都認同公司要做綠能、轉型。所以從高階經理人到各個事業單位的主管到我們下面的這些員工,我們全部都是很認同這件事情的,這是公司理念一個向心力很不簡單的地方,我們全部都很認同公司要做轉型。一間公司要長遠的策略跟發展,轉型智慧製造是沒有辦法避免。越早開始就能夠越早完成。
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奮戰,而且這個奮戰必須要靠人、靠外界的工具,由上而下或者是從下往上都要一起進行才行。剛剛說到為了要優化一個產線上小點(螺絲釘),這個小螺絲會引起後續不管前後的連鎖反應,所以你要一整條線的重新規劃。
Kevin:要做好完整的準備你才能下手。如果匆忙下手帶來的影響可能沒有辦法短時間消化,可能會影響到你公司的發展,所以都必須要做好很完整的準備再下手。有完整的準備、應對策略,再開始做公司未來要分幾個階段。像我剛剛提到並不是說要做精實生產就可以做。對我們經驗來講,要先評估現在公司、生產狀況是怎麼樣?想要改變的目標是什麼?比如說我想要改變的是增加每一條線的產量、每小時的產能,或是我想要減少什麼東西成本的浪費。我發現我們每個月浪費的原物料、材料的成本越來越高,已經是公司沒辦法負荷,我想要減少這些浪費。你的目標想要達成什麼,再規劃要該怎麼做。因為你沒有辦法在一開始把所有的優點全部都囊括進來。做完這次改變我就會變成一個頂尖的智慧製造工廠,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是時間關係 ,甚至是有一些變革是要分階段的。因為你通常還要營運,沒有辦法整個工廠暫停。第一個先考慮好你想要達到目標是什麼,比如說我想要減少成本浪費,我要提高我產品的品質,那你就來看你的成本浪費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舊有的一些製造方式,比如說人力的關係,他沒有辦法很精準判斷原物料材料進來要多少。如果他沒有辦法精準判斷,可能造成一些浪費,那是不是因為這些原因呢?我們可以用自動化設備幫你每一次都很精準的判斷這個成本的需求量然後不浪費。也有可能是人每次在點膠或者黏合等動作的時候,他其實不用這麼多的材料,但那個人沒有辦法每次控制的很精準。那你也可以通過一些自動化工具來取代做這些事,他每次出來的量都會非常精準,就會減少原物料浪費。其實我講的這個只是非常小的範例,就是看你工廠遇到哪一些痛點,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根據這一些問題我再去找我的解決方案。找到解決方案之後再來看要分哪幾個階段來進行,分別在每個階段需要投入多少的預算、人力,公司是不是能夠負荷。這些規劃都是需要在執行之前先準備好,才不會因為轉型影響到原本的生意,可能轉型也沒做好原本生意也不好。
我覺得很特別是 Delta 自己有出很多智慧管理的解決方案,然後特別的點就在你們可以在自己的場域實行、做實驗之後再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外面的客戶。那剛好剛講到綠能這一塊,可不可以幫我們多分享一下 Delta 在綠能的智慧管理解決方案有什麼樣的應用?
Kevin:其實我們一直以來從創辦人鄭崇華他的理念、公司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想要節能環保,因為他覺得這樣子才是對地球環境永續的方式。所以我們所有的產品其實是基於節能環保出發,並不是近年來碳足跡、電量、省電這種議題越來越熱門,我們才開始做這些事情。在一開始台達的產品初衷其實就是針對節能環保為出發點,我們所有產品都希望可以幫客戶、環境、地球達成更永續更環保。回到剛剛問題,我們一直做這些事做這些產品,跟擁有這些經驗其實已經是幾十年的累積。剛好在近三、五年來 這些議題在全球越來越被重視,比如說現在我想大家知道已經很多地區或很多國家是碳排放太高要被罰款,你不得不做這些事。之前人家說你對地球、環境不友善,每個人都說要做改變,說實在他其實什麼事都沒做,到頭來環境還是一直在被消耗。但現在他沒辦法不做了,因為政府要罰你錢,那罰的錢並不是一兩千塊,三五千塊,而是幾十萬幾百萬的這樣罰,那他開始不得不重視。我們的解決方案剛好搭上最近這個被重視的議題,所以現在台達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全球非常有名的可以幫助客戶節省碳排放、規劃碳足跡、幫他做節能的輔助。一些 Delta 的解決方案近年來討論度很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提幾個最重要,其實像近年來大家所知道的電動車好了,台達針對電動車有很多個解決方案。我們都會跟客戶說其實電動車裡面所有跟電有關的東西 Delta 都有做。驅動馬達、DC to DC的轉換器,很多只要電流有經過的、電動車需要的心臟,它的各部分的元件 Delta 其實都有做。那另外台達還有做電動車跟充電樁,現在很多國際一線很有名的品牌其實 Delta 都有跟他們合作。不管是在電動車元件或者在充電樁上面,台達在這些電力電子產品上面能夠做到的就是我們可以做很高的效率。什麼叫做高效率?就表示它的電能轉換能浪費度很低。什麼叫電能轉換浪費度呢?比如說你只要是電力電子產品,電流在流過經過的時候,你一定會有一些損耗,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那你的損耗越低你的表現就越好。Delta 的優點就是我們在電源損耗非常非常的低,我們可以低於 1%。所以我們所有的產品相對於我們的競爭對手來說,是比較有辦法做到高效率。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產品是儲能,大家都知道你冷氣在開的那一瞬間其實最耗電,因為你的電量會到達一個 peak 值。電動車充電其實是一樣的意思,你在充電槍插上車啓動那一剎那,他會套一個 peak 值然後再慢慢慢慢的充電這樣。那這有什麼影響呢?以前都是油車,加油站10台車子同時加油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以後都是電車,10台或20台車子同時插下去按下去那霎那電網會跳電。如果你的 back-end infrastructure 不是很穩定的話,電動車越來越普及 這就是一個不可逆的問題,這是勢必會發生。我們 Delta 系統可以在在幾毫秒的時間就把該放多少電量算好,並且把它適時的放出來支援你的電網,讓電網就算產生要跳電的峰值的危險發生,但是它卻不會發生影響。因為儲能的電 support 它 讓它不會發生跳電,它會繼續從峰值掉下來然後穩定的運作。所以像我剛提到的電動車、充電設備、儲能設備都是台達未來幾年來會發展的重點之一。
其實現在真的也是因為碳權、碳排,然後大家要押 2025 這個時間點。導致所有人都在節能、能源突然投入很大量的聲浪。但其實像台達因為從以前這個企業文化就是這樣,根是這樣長上來的,所以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給客戶。我覺得這個討論很有趣的是,我們談到東西非常豐富,談到了節能減碳、精實製造。其實精實製造就是也是 ESG 一部分,因為要減少浪費。然後除了怎麼把電應用的最有效率,也是減少成本,也是愛地球的一部分。台達做的事情對於現在整個趨勢來說,不管是智慧製造或節能減碳都有很多豐富的經驗,可以去配合客戶先做分享的解決方案。剛剛講到節能減碳,Delta 從以前就開始做這件事情。Delta 我知道有一個節能的智慧製造管理系統可以讓工廠或者是讓企業知道哪邊用電有問題。
Kevin:其實智慧製造管理系統有很多種,一個工廠來講我們可以分成三層。第一層是設備層,就是最直接的是第一線在運作幫你做生產的設備。第二層算是 connection 就是聯通層,比如說你的設備中間需要溝通,你需要有很多的軟硬體去幫你做這些各式各樣、上百台上千台設備中間的溝通。最上面就是你的管理界面 就是管理層,從你的原物料、機台的健康狀況、甚至人力的分配安排,你都需要透過各式不同的管理層的系統來做。所以其實完整的智慧製造工廠不是一種系統管理整個工廠。像我們 Delta 在智慧製造、自動化都推出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不管你是做設備的管理、原物料的管理、存貨、進出口的管理,甚至整個工廠的耗電量,那就跟工廠的碳排、剛剛提到的 ESG 都有關聯,這些管理台達在自動化工廠解決方案裡面都提供。其實台達除了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其它解決方案對 ESG 議題都很息息相關。不只是自動化工廠,也不只是電動車充電樁或是儲能,其它很多比如說電源。台達本來就是做電源起家,還有很多比如說樓宇,台達有 building automation的部門,樓宇的自動化、各種的 sensor 就可以讓大樓更省電。環境、社會跟公司治理就是 ESG 三個最重要的議題。所以台達提供給客戶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可以完全呼應 ESG。
因為現在也知道大家都在算碳排系數,每年都在變,不同的能源系數也不一樣。以前都是用人工方式,然後一個一個也許 Excel 去填表單非常麻煩。但是現在搭配台達系統加上智慧化,他們可以自己去幫你,這邊要省電那我就幫你把燈關起來,然後這邊人員沒有、熱點沒有那我們直接幫你減少。
Kevin:沒錯,因為其實大家說碳排,碳排其實就是耗電,節能省電跟減碳是等號的東西。比如說我這台機器運作耗電可能 1000 瓦,或是我每小時要耗電多少量,那我只要能夠讓我的機器或是這個過程每小時的耗電量下降50%,我下降的那個就是減少我的碳排了。所以我們其實會透過很多方式去幫你做電量的管理監控,就等於是對你的碳排跟碳足跡做管理監控。台達一直以來對我剛剛提到的綠能、節能環保非常熟悉。相對應的最近的碳排的議題,台達自然而然就變成對碳排、對解決方案非常熟悉的一間公司。
如果說要對正準備開始智慧製造,然後節能減碳,想要降低能源、浪費的這些製造商 Kevin 有什麼建議?
Kevin:像我剛剛提到智慧製造、做轉型其實不容易,但我們能給的建議就是:「不要單打獨鬥」。因為自己一個人要做轉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有人給你建議,不要重蹈覆轍人家走過的錯誤的路。你需要人家幫忙,所以你需要有一些,譬如像我們台達就會跟 PowerArena這一陣子以來我們有一些在工廠上面合作。我們通過 PowerArena 的解決方案讓工廠智慧製造轉型更快速。你必須要跟第三方的夥伴合作來進行智慧製造,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不要想說我要自己做,我要什麼都要自己來,那其實這是一個不太有效率的方式。因為有很多人家已經走過的不好的路你可以少走。但如果你有跟夥伴合作,人家已經有豐富的經驗的建議,那你智慧製造的投入的心力就會少一些,就會更順利一些。
今天很謝謝 Kevin 來幫我們分享這麼多非常豐富的議題。從智慧製造聊到節能減碳、企業文化,這真的非常不容易,因為轉型是一個很長時間的事情,謝謝 Ke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