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智慧製造:人的不可替代性(1/4)

#Employees, #HOP, #HumanOperation

By Zuria Chu

近年來,機器人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除了超市的自助收銀機、自動駕駛汽車、工廠的自動化產線、智能醫療等,在疫情的刺激下,機器人的「零接觸」和「人力替代」特色,更是體現了各行業對機器人自動化作業的迫切需求。回顧 2021,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高達 36.6 萬台,同比增長 67.9%;營收超過 8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近三成。

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 的報告也指出,隨著科技的進步,2030 年大概會有 8 億人被機器取代。

所以,這是否意味著,機器人的時代已到來,產線將 100% 自動化呢?

數位轉型誤區:智慧製造等於無人化生產嗎?

目前,智慧製造為企業發展戰略趨勢,但卻過度聚焦在數位化、機器人、自動化產線等技術上,甚至提出了「機器換人」、「無人工廠」等想法。這不僅與智能製造的初衷背道而馳,且忽略了概念中「人」的主體,容易使得智能製造陷入表面化。

美國西北大學 Jonathan R. Copulsky 教授在《技術謬論:人是數字化轉型的真正關鍵》一書中寫道:「許多企業的領導人錯誤地認為,數位化技術才是產業出現巨變的原因,於是他們堅信,在企業內推行數位轉型是最佳解決方案。實際上,文化、組織、戰略、領導力和人才等因素遠比技術更為重要。如果企業的組織形態過時了,尖端技術的推行幾乎不可能帶領他們達成所願。」

數位化勞動力

AI 機器視覺給產線帶來的高效率是毋庸置疑的。但歸根究底來說,它也是通過人類研發出來的,也需要按照人設定的流程或者動作來執行,許多操作更是需要經過我們的思維。沒有統一標準前,一切「智能」都是紙上談兵。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鄭文才說過:「在傳統勞動力與數位化的結合下,企業可以建立 ”智能員工隊伍”,通過科技賦能,讓傳統勞動力從繁瑣和消耗精力的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專注創新以及更具價值的決策性工作。」

什麼是數位化勞動力?

其主要依賴轉型技術,來完成企業產的線優化,通過傳統勞動力與數位化勞動力相結合,運用科技賦能傳統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並優化作業員工作效率。

數位轉型的階段。在企業的數位轉型過程中,「人」依然是核心價值。(資料出處)

我們需要「人性化」的智慧製造

智慧製造和達成精實生產是一項長期的計劃,核心主體不是機器而是「人」,而構建智能製造體系,並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要幫助人,實現優勢互補、和諧共生的人機協作關係。

AI 機器視覺 人性化輔助產線效能

PowerArena HOP (Human Operation Platform) 作為工廠產線上的「AI導航」,透過AI 機器視覺技術,捕捉每個工站作業員的動作,提供數據以協助工廠改善、提升產能及效率,從而達到生產訊息清晰、直觀,並將低效率的根源痛點可視化,最大程度地優化產線和進行數字化轉型。未來,PowerArena 將針對電子製造、半導體、汽車等行業深度探討合作性,堅定不移地以「前沿技術+AI解決方案」協助更多產業,不斷帶動企業轉型升級。

Read More:
製造業轉型導入亮點: 首屈前置時間完整捕捉
數據主權: 智能產線 五大面向落地實現

Source: https://mp.weixin.qq.com/s/25tfQ7fb821hqP8-FygKBw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