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智慧製造: 員工的價值 技能提升和技能再造(3/4)

#Employees, #HOP, #HumanOperation

By 方薪昀

在總體經濟動蕩的時代,人們需要更快速的掌握新技能。在過去幾年裡,疫情迫使製造商面對數位化的挑戰,出現了一波巨大的再培訓 (reskilling) 和再進修 (upskilling) 浪潮。現在,「靈活性」的考驗單位不再是「企業」,而是往下縮小到了「個體」上。正如同我們前幾周週強調的,智慧製造是以人為本,不斷學習新知以因應多變的環境,才是根本之道。本周週,我們將帶您了解在工業 4.0 時代,提升人員技能為何重要,以及全球燈塔工廠 (Global Lighthouse Factory) 如何落地實踐這份理念。

投資您的員工是個雙贏局

想到提升技能,大家一定都會有幾個特定的名詞浮現在腦中。比如說我們熟悉的在職進修 (On Job Training),其實這件事的受益對象不單單只是被訓練的員工們,企業也能透過員工的能力提升,收割對整體營運有利的果實。

不僅僅是即戰勞動力

投資員工就是投資企業本身。與那些僅僅為了即戰勞動力的雇主相比,那些為了員工長期發展著想的企業往往更成功。因為感到被忽視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員工,很可能會心灰意冷的尋找其他安身之處。儘管在就業市場上混上一口飯吃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有能力的人並不在乎,比起窩在一個不被珍惜的地方,他們更希望去到一個可以一展長才的領域,或者說,找到一個願意投資並欣賞他們的好老闆。

比薪水更有價值的事物

明智的雇主能意識到,工作只是員工生活的一部分,本來就是這樣,那該怎麼做才能讓員工開始重視他們的工作?

那就是提供他們錢買不到的東西,也就是比薪水更有價值的事物。

研討會、工作坊等在職進修活動可以激發創造性、創新性思維,提供團隊去嘗試新事物所需的信心。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成長並在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更聰明,而不是更努力

不必要的工作壓力會極大地影響員工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讓你的團隊無法完成工作,影響你的營運表現。

打造黃金陣容

把培訓和進修擺在第一順位,不斷提升人員能力,公司就會在高技能團隊的產出中受益,團隊也可以對他們的工作表現和經歷感到自豪。

勞工的考量

勞工,特別是新生代,在尋找工作時會優先考慮發展機會。 2016年的一項蓋洛普調查(Gallup poll)指出,87% 的千禧一代將「專業成長」和「發展機會」,視為對他們工作中最看重的事情。

如何利用科技制訂提升方向?

要成功數位轉型,都要求人們掌握、理解新的技術,並使用新的工具。成功的員工訓練,建立在明確了解哪些人,需要哪些技能來實現組織目標的基礎上。更具體地說,就是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員工,在他們的職位上表現得更好。

這種思維方式,旨在讓人們在任何工作環境中,都盡可能容易地做正確的事情。首先要理解、認同組織新的要求和目標,並願意學習。一旦這些東西到位,技能的培養就會簡單、有效率的多,日後在行為、行動和結果中看到公司的成長。

遞進的在職學習模式 (source)

以工作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意味著以往方法,像是課堂授課或線上教學,不再是公認的好選項。相反的,我們應該強調在工作執行過程中利用科技,從經驗學習、實際操作。舉例來說,在產線部署 AI 視覺,可以協助工廠人員達到以下提升工作價值的目標:

消除「學習」的需要 這個任務是否可以用自動化或智慧科技解決,或者盡可能設計成直觀、防呆的?部署在產線的 AI 視覺,可以分擔 IE 工程師最複雜的工作,也就是計算單個作業時間。AI 的 start to start 辨識技術和 IE 手按碼錶紀錄比起來,能更精準的計算。團隊不必再負擔重複性高的任務,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在進修、培訓,去實踐更高的工作價值。

在關鍵時刻提供資源 學好一件東西的最佳時間就是在你遇到問題的那個當下。這可能是你第一次嘗試這個新的數位化工具,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產線問題。遇到問題時,AI 不但能提供產線當下的影像,也能直觀的還原任何你想調閱的產線時空。有這些關鍵資料在工廠每天使用的工具中,公司可以確保在這些關鍵時刻,只需點擊一下介面,就可以獲得解方、針對具體情況提供幫助。

科技賦能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需要新的能力,或者他們所做的工作將會有所困難。除此之外,有些技能太複雜、太不同或風險太大,不適合在工作當下學習。我們可以建一個模擬情境,例如,用數位雙生(digitail twins) 復刻一個模型工廠,人們可以在一個更安全、更有效率的環境中嘗試新的工具和方法,得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AI 機器視覺可以全天候紀錄作業時間、捕捉作業員表現,提供 SOP 優化資料,來可視化生產線。即時影像能也讓遠端協助不再是件難事。全方位幫助團隊更接近數字化轉型,達成更高工作價值。

全球燈塔工廠如何建構員工能力

燈塔工廠們高度重視勞動力發展,因為他們知道靈活的工作模式,可以將數位轉型的力量放到最大。把人當作工業 4.0 的中心,並以個體能力成長為轉型重點。他們讓公司各個階層的成員都能有機會參與建設創新的、有創意的決策。成功轉型需要整體團隊的努力,而「人」就是建構團隊的必要條件。至於在產業中我們可以看齊的典範,世界經濟論壇 (WEF) 和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 2021年的白皮書中,提名了西門子 (Siemens) 位於安倍格與惠普 (hp)位於新加坡的工廠。

西門子: 將個人業務內容與工業 4.0 需要的知識、技能互相搭配,擬定出量身定制的技能提升的職涯規劃。

惠普: 優化技能,提升任務責任,提供昇華到下個層次的機會。例如,作業員成為技術員,能夠 承擔以前更複雜的任務。

保證不虧的轉型投資: 「人」

通過培訓和科技投資員工,提高其技能,公司可以享受更快樂的氛圍、更低的員工離職率和整體的成長機會—更不用說增長營收了。在轉型的浪潮中,想要達成智慧製造的核心,還是需要優先在「人」的方面下功夫,做長期的規劃與投資。下周週「以人為本的智慧製造」的主題,將會進入最後一個章節,細說為何在各種先進的轉型工具和願景中,人還是製造業生產的工廠英雄。

Read More:
以「人」為本的智慧製造:善用數據 驅動決策
以「人」為本的智慧製造:人的不可替代性

Source: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GLN_2021_Reimagining_Operations_for_Growth.pdf/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operations/our-insights/operations-blog/supply-chain-network-reconfiguration-for-resilience/https://www.gallup.com/workplace/236438/millennials-jobs-development-opportunities.aspx/https://www.tinypulse.com/blog/employee-development-win-win/https://www.linkedin.com/pulse/20130523165741-658789-beyond-the-paycheck-what-we-wish-for/

671